-
在实修中我们必须移除两种主要的障碍
第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骄傲。在一些情况下,我们渐渐熟悉了教法,觉得自己已经无所不知。这样的态度需要被立即清除。只要你升起这样的心念,诸如:我知道的比其他学生都要多,我知道的比上师本人都要多,而我又是多么..
-
每天一万声地藏圣号,念到49天,会出现什么境界?
文/梦参长老学法的时候应当经常地对照,像《地藏经》上说,要我们每天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念熟一点,两个多一点钟头就可以。我曾经试验过,或者念快一点,念慢一点相差时间不大,念快了,念得很熟悉了,“南无..
-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人生的路?
对于一位在家居士来说,家庭、公司和社会都是最好的实修对境。我们首先要闻思佛法,把殊胜的教言铭刻于心,同时还要在生活中实修实用,让这些教言深入骨髓,成为习惯,最终变成自己的天性。如果不实修,佛法再伟大、..
-
为什么你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文:如瑞法师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那我们就应当生惭愧心,请诸佛菩萨加被。也许我今生没有惹过他,但很可能过去生中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因此今生他就是看我不顺眼。其实,在生活当..
-
清净罪业的方便法,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了。【法王如意宝】
梦参老和尚: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占察善恶业报经》梦参老和尚讲解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业受无漏的果报,现在我们出家修无漏业就不会漏落三界。要想去..
《禅修深义密要》第1课 文字+音视频【索达吉堪布】
《禅修深义密要》第1课索达吉堪布讲解(听打稿)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禅修深义密要》。讲的原因刚才也说了,一个呢,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需要自己真正地去修行,依靠窍诀和依靠要诀来修行。如果你..
圣严法师:佛事超度是让亡灵放下冤家去投生
堕胎婴灵会不会干扰亲人?圣严法师认为,有一种情形,落入鬼道的婴灵,因为有怨恨,会对人世间的相关人产生报复。 圣严法师说:许多经典讲到,人死之后,若四十九天内不超度,且在世的时候罪业很重,过了中阴身阶段..
祈祷时能感动自己,佛菩萨也会被感动
麦彭RBQ的《七句祈祷文释·白莲花》中也讲过:在祈祷时,如果能感动自己,你所祈祷的佛菩萨的心也会被感动。如果自己毫无感觉,信心、恭敬心发不起来,那你不论念什么咒语或祈祷文,佛菩萨的加持也不一定会迅速到来。所以,..
佛前敬香,怎么持香、上香?上香时要说些什么?
敬香的意义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可以见到香的踪影。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法会等佛事活动也都少不了香。据经典记载,佛弟子曾借助“香”这一媒介来告知佛陀,佛陀看到飘荡..
五戒之“不妄言”的标准是什么?
“不妄言”这条戒具有两面性。如果说,你是为了帮助别人,利益别人,而暂时说一点假话,也是可以的。就是看那个动机,是损人还是利人,是害人还是救人。根据性质和动机,来给你定性。在过去的印度,出家人是托钵吃饭..
不动佛和心咒的功德
不动佛,又称不动如来,即无动如来、阿閦如来。无动如来之刹土在此世界东方,称东方妙喜刹土。《悲华经》中记载,无量劫前,经大悲菩萨(释迦牟尼佛因地)所劝请,阿閦菩萨于宝藏如来所供养、发菩提心,得到宝藏如来..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很多人问,磕头为什么有功德呢?这是有原理依据的,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看见的。有什么样的原理呢?人的身体和心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身体的状况直接影响心理状态。身体虚弱的,就会烦躁、分别念多、易生气;身体强壮..
这个修行法门,特别适合时间少的人
地藏经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怎么样做,平常时我们怎么样做。我们经过山林或者渡河心里有恐惧感,坐飞机怕飞机失事,开汽车又怕汽车碰撞,怎么办呢?他告诉你,你念他的圣..
中秋佳节 · 恭迎月光菩萨圣诞!照彻无边、恩泽布大千!
月光遍照 入如来家愿我来世 得菩提时身如琉璃 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光明广大今日2024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也是月光菩萨圣诞。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发无上菩提大愿..
法王如意宝:所有善妙功德的基础,就是戒律
戒律清净的功德《亲友书》中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所有善妙功德的基础,就是戒律,三世诸佛也是依靠清净戒律而成佛的。如云:“守戒具足闻思慧,极为精勤而修行。”如果没有清净戒律的基础,就不..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十宗,甚至数宗数派,大圣佛陀观机逗教,什么根机说什么法,自在为众生广说诸法,佛陀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总共有八千四百十六卷之大藏经,..
拒绝他人,就是不慈悲吗?
佛弟子应该慈悲与智慧齐步走,以智慧引导慈悲,以慈悲摄持智慧,缺一不可。超出自己心境与能力的要求,可以拒绝。帮助别人,一方面要看自己的能力范畴,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对他人的长远影响,并非只看一时一事。把握好..
问:什么是劫?
问:请问师父何为有漏?何为无漏?答:有漏指的是有烦恼,无漏指的是没有烦恼。问:什么是劫?答:劫,是一种时间计量单位,就如我们平时用来计算时间的概念:一年、一天、一小时乃至分分秒秒。佛教所说的劫,主要分..
佛弟子应如何孝养父母?
佛教里的孝养孝养,是指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孝养父母包括着三个层面:基本的行孝;精神层面的行孝;佛学的行孝。一、基本的行孝: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