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2024-09-17 09:01

太 虚

今天所讲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在这七个字里包含着许多意义,须加以扼要的解释:

佛,我们中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正确的义理,恐多未有相当的认识。考佛字的来源,是从梵文方面翻译过来的,今此佛字即佛陀一音的略翻。翻释的通例,有译音或译义的不同,佛陀也是翻音未翻义的;例如;翻Washington为华盛顿,France为法兰西,Italy为意大利,German为日耳曼等等。佛陀亦译浮图、浮屠等,在吾国人的习惯上,往往叫塔为浮图,其实考诸梵文,称塔为塔婆,并非浮图也。今英文翻佛字为Buddha较为妥适。译其意义,佛乃觉者。例吾国人称有学问者为学者,称至尊者为圣人──包含着先觉先知的意味,而印度亦尊称最觉悟者为佛。推广言之,无论何时何代,有完全觉悟而无丝毫迷惑者,皆可称佛。经云: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佛性。但这个佛字,是专指释迦牟尼而言,并非他人。释迦为姓,牟尼为名。如孔仲尼、孟轲一样。释迦是能仁之义,牟尼是静状之义。在二千七百年前──比孔子早些──生于印度,修行功满,本了大悲心,就出来普度众生。

说,既然有了佛,自然有佛说的经。现在所讲的《八大人觉经》,即为佛说诸经中之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将自己所证验到的实相,说给一切众生听,希望他们觉悟以前种种的错误,离开过去种种的迷惑;依佛所说的标准和方法,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八大人觉,即八件佛菩萨的究竟觉悟,不同常人的肤浅了解。佛字的意义,前面已经说过,现在且把菩萨二字说明一下:一般人的观念,以为泥塑木雕的偶像就是菩萨。不知道就声音上讲,为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就意义上讲,则为觉有情──与先觉觉后觉的意义相同。合言之,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众──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

佛与菩萨亦有不同的地方,佛为已证果的圣人,已完成的学者;菩萨为愿求佛道的贤人,正在修行的学人。菩萨修学的功夫,也大有深浅的不同,虽可同称曰菩萨,而高下悬殊。例如:观音菩萨之有三十二应和十四无畏的大功能,而新发心学人,程度甚为幼稚。惟其能够念念修习佛法,处处利益有情,日新月异,步步趋近佛地,故亦得称为新发心菩萨。总而言之,菩萨是修学佛道之人,并非偶像。现在僧寺里多塑有诸佛菩萨的肖像者,不是叫人迷信;其造像的意义:是要叫一般修行的人们,对于诸佛菩萨的尊像,发起一种信仰恭敬的心理,由此确信其所说的经论,摹效其所修的法门,以期同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大人,是专指诸佛菩萨而言,非就博地凡夫立论。因为诸佛菩萨在有情众生里,福德的庄严,智慧的特达,地位的殊胜,能力的卓异,在在都能超过一切凡情俗见;更能具足同体大悲心,发起四种的宏大誓愿,普于三千大千世界里去拔济无量数迷惑颠倒的众生;使他们也能同登觉路,共证菩提。其愿力的宏大,智力的圆融,世上的人们谁能与之比拟!正如吾国古书里说的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的大字,有同样的意义。

觉,在近世心理学上所讲的觉义,约有三种:一、感觉,二、知觉,三、直觉。若与佛法比较起来,虽大有深浅广狭的不同,而其普遍的共同性,也大率类似。心理学上的所谓感觉,是对五官上之接触而言,若就佛法讲,则为前五识之现量作用;所说的知觉,即佛法中第六识之相应五十一心所法中之慧心所;所谓直觉,亦是佛法里第六识依潜伏第七识所起的。欲知其详,可参阅《成唯识论》。但是,学佛人们的初起觉心,不外从第六识的慧心所上渐渐转成菩提──即从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以到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所以我们烦恼杂染的众生心理,要转成清净菩提,是要靠着觉;要脱离生死的痛苦,也是要靠觉悟的。

经在中国古书里说:经,常道也。亘万古而不变,历千祀而常新。而佛说的话,也可以为天下万世的常法,故直译为经。经的梵音修多罗,本应翻为契经二字。意谓佛所说的法,能契合历万劫而不磨的真理,并能契合众生千变万化的机宜。所以用契经二字,方是圆足的翻译。

摘自《佛经七讲》

更新于:16天前
上一篇: 宣化上人:如何分别道..
下一篇: 大颠宝通禅师悟道因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