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可死 步步求生

2024-09-17 08:34

雪 虎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更是特别,完全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第一他不固定于某一寺庙,第二他不担任寺内任何职务,第三他不收弟子,由是完全弃绝于传统的宗教体系之中。正如他对寂山长老所说的那样:弟子出家所谋非为衣食,而为生死大事。正因为瞄准的是生死大事,故此弘一法师选择了摒弃一切外在形式,绕过一切繁文缛节,直奔问题的核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李叔同选择了佛教,更多的是他认同其中的价值理念,而不是要进入那一套不免沾染了某些世俗性的系统体系,他先天厌恶复杂的人际关系,孤洁的品质让他即便投身佛门也不可能改变他的原有秉性,虽然他选择律宗,选择最艰苦的修行方式,也无非是以此保证自己尽可能的独善其身,信仰终究是一个人的事,难以在众声喧哗中寻求到内心真正的解脱。

弘一法师自出家后,便已经视死如归,在永嘉庆福寺闭关时便写了虽存犹殁贴在窗户上。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也在与友人书信中说掩关静修,念佛待死。出家人自然是要看淡生死的,但如弘一法师一样,时时拿死亡提醒自己,甚至还流露出一种渴望之心的,仍不多见。

也是在这种死亡的观照下,弘一法师的修行有一种向死而生或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意味。他自杭州到永嘉再至南闽,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涯中有几次罹患重病,每次几乎死掉,但都没有改变他一丝一毫,他并不惧怕死亡,也因此能足够静心淡然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他也不留恋世间的一切,因为他知道,他的归宿在彼岸。

因此,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他能够发自内心地写下悲欣交集,他于这一生,是没有遗憾的。正如著名学者周宁教授在《人间草木》一书中描述的弘一法师圆寂时的情形:

也许在那最后一刻,大师心中涌起无穷自信 的安定与喜乐。 他看到一个期待已久的美丽洁净的世界。 神明静候着他,慈爱庄严,迷濛的薄雾散去,梵天好大光明; 他听到亲切悠远的妙音从天际飘来,回旋在云端,越来越近,像是从自己内心响起,回环往复,不觉得流出感动的泪水。

又或如研究佛教思想史且有禅修经历的成庆博士所言:

世人皆觉其苦,但少有人知其法乐所在。

我想,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特别是很多人到中年的朋友们,阅读弘一法师,是一项生命的功课。他以如此温和的方式,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寻找并建立自己的信仰?我们该如何修行,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当死亡来临,当我们必然孤 身一人独自面对时,我们是否不恐惧,是否可以安然离去?

弘一法师以他的言语和行动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答案,虽然看上去是那样简单枯燥,但那的的确确是通向解脱的光明大道。

摘自2022年10月《大公报》

更新于:20天前
上一篇: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
下一篇: 中国佛寺志丛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