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出一支牛头禅

2024-09-02 08:20

吴言生

从达摩祖师到道信禅师,禅宗基本上都是单传。道信以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譬如树之生长,众条并发,方成枝繁叶茂之势。在四祖道信的嗣法弟子中,除五祖弘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牛头法融。因在牛头山弘化,故而由其所开创的禅法脉系,被称为牛头禅或牛头宗。

牛头山法融禅师(594-657),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后读《般若经》有悟,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他初学三论宗,对《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颇深。后入南京牛头山,于幽栖寺北岩之石室,宴坐终日,见人不起,人称懒融。从这一称谓,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牛头法融禅师办道之精勤勇猛。正因如此,法融禅定功夫深厚,以至于出现百鸟衔花之异,甚至能够降服猛虎野兽。

道信禅师日后横出一枝佛法就是指牛头法融。道信接引法融的公案也是比较著名的。道信禅师躬自寻访牛头法融,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僧人回答:出家儿哪个不是道人?道信进一步问曰:阿哪个是道人?僧无言以对。遂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道信遂入山,见法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道信问曰:在此作甚么?法融曰:观心。道信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四祖的这一问就把法融问住了。法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这也表明当时法融尽管禅定功夫很高,但还没有开悟。四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法融曰:还识道信禅师否?四祖告诉法融,他就是道信,特来相访,问法融是否有宴息之处。法融带着道信禅师来到山后小庵。

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四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法融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法融终于性合神契,至于无言,同跻智地。四祖密付真印。

以上就是宗门所传的四祖道信接引、印可牛头法融的过程,非常生动。

除此之外,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全唐文》第六百零六卷)、李华的《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全唐文》第三百二十卷)、李吉甫的《大觉师碑铭》(《全唐文》第五百一十二卷)和宗密的《禅门师资承袭图》等都记载四祖道信接引、印可法融禅师这一历史事实。

法融禅师留下的主要是《心铭》,其他著作多已失传。《心铭》类似于《信心铭》,但比《信心铭》冗长。与《信心铭》一样,都是指导禅门修行非常珍贵的法本。《心铭》所反映的法融禅法思想主要体现在本来无事、心境本寂、无心用功、双泯对治等等。

牛头宗大约传了六七代,唐朝末期逐渐衰落,进而隐没无闻。简要的法脉传承谱系,就是牛头法融传智岩禅师,智岩传法持,法持传智威。传到了智威禅师的时候,牛头宗才兴盛起来,在此之前,牛头宗是比较默默无闻的。

智威禅师下传牛头慧忠、鹤林玄素。牛头慧忠、鹤林玄素两位禅师将牛头宗在江浙地区传播开来,影响日著。牛头慧忠禅师下传佛窟遗则,佛窟遗则是比较著名的禅师,他的禅法比较有特色,佛窟遗则下传天台云居智。

鹤林玄素一系影响更大,鹤林玄素下传径山道钦禅师,径山道钦禅师下传鸟窠禅师。道钦禅师和鸟窠禅师在当时名气非常高。道钦禅师还被皇帝请到宫中供养,奉为国师。鸟窠禅师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位禅师,他曾云游浙江杭州,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

摘自《中国禅学》

更新于:11天前
上一篇: 佛典汉译之经验..
下一篇: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