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和没开悟的人
净慧法师
问: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难处时说,有觉有照,不免生死;无觉无照,又落在空亡,这句怎么理解?
净慧老和尚答:这个完全是功夫上的话。觉好比是一盏灯,照好比是那盏灯发出来的光。觉是体,照是用。有觉有照,为什么不免生死呢?因为你还是在有心用功,还没达到无心用功的境地。因为有心用功,所以不免有失去觉照的时候。失去觉照的那一刻,就是生死。生死是念念进行的,并不只是一期生命终了之后才有生死。
为什么说无觉无照落在空亡呢?无觉无照,是说你坐在那个地方空心静坐,心中虽不起念头,但是心里却并不清楚明白,而是处于一种浑沌的状态。宗门中把这种无觉无照的状态叫做无事甲子。处在无事甲子里边,好像是轻轻安安地坐在那里,但是,心里不是历历孤明的,所以它是一种空亡。
不仅参禅要避免这种状态,念佛也是如此。念佛的时候,如果提不起觉照,黑漆漆的,没有光明,虽然佛号不停,但做不到历历孤明,那就是在空亡。空亡既不同于昏沉,又不同于定境。它是那一种蒙蒙昧昧、没有觉照的状态,似乎是很轻安,但实实在在地是处在一种黑窟窿里面、暗室里面,这里面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没有觉照,只有顽空之定。
问:请您再解释一下照体独立,历历孤明。
净慧老和尚答:照体独立是禅定当中一种高度觉照下的心灵状态。照体独立,就是离能所,无取舍,无憎爱,无是非,无善恶,无圣无凡,不续前,不引后,孤明历历的一种觉照状态。
打一个比喻,我们当下一念如果就是这个的话(师竖起中指),它是独立的;和这个没有联系(师竖起食指),不续前;和这个没有联系(师竖起无名指),不引后。那就要保证我们当下这一念能够保持一种高度的觉照状态,和过去、未来都没有联系,而且要历历孤明。
历历者,就是清清楚楚。它是用来形容孤明的。唐朝诗人崔颢有一首咏黄鹤楼的诗,其中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那就是站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对岸的鹦鹉洲,尽管也有相当远的距离,但对面的一草一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历历在目,所以叫孤明历历,不是一片模糊,形容用功当中照体独立的状态。
问:我现在已经达到了清明、绵密的阶段,往后如何前进?
净慧老和尚答:在座上能够做到清明、绵密,这说明你的修行有了进步。下一步你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来继续检查和磨炼自己。光是在打坐的这一刻做到清明、绵密,这毕竟是短暂的,只是昙花一现。关键是离开了禅堂后怎么样,吃饭的时候怎么样,睡觉的时候怎么样,回到家里还能不能保持这种清明、绵密?
我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很重的习气,总是在无明烦恼和妄想中打转。在打坐的短时间内出现一点定的境界,不是很难;难的是把这个定境在二六时中打成一片。古人讲,要在二六时中时时处处都能够打成一片,需要十年八年的功夫。云门祖师说,他用功二十年才使心猿罢跳,意马休驰。可见调伏心之猿、意之马,让它不跳跃、不奔腾,有多么难。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就道业,除非是大善根、大福德的人,否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如果暂时出现了一点静的境界,千万不要高兴,不要以为到家了。只管把这一念清净的心保持下去,一念万年地护念下去,这是最要紧的。时间到了,自然归家稳坐。
问:我只要眼睛一闭,就有佛像出现,就有光明出现,这种情形是好还是坏?
净慧老和尚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你的功夫真正有了长进,心光透露,会出现这种境界;还一种情况,你打坐的时间长了,身心没有调好,上火了,出现了幻觉。不管是心光透露也好,还是幻觉也好,你都要等闲视之,不要执著。执著就会成病,不执著反而有助于你修行的进步。
问:念佛能不能开悟?
净慧老和尚答:念佛和参禅,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要成佛作祖,但是路径不同。念佛主要是为了往生西方净土,为达此目的,你必须厌离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而欣求西方极乐世界;要以这种欣厌之心来修,你才能达到一心不乱。但是,往生了净土之后,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还要接着修,很多经论上说,要花开见佛,悟无生忍,这就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你还须开悟。
有的人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是留学。既然是留学,那就是说,还没有究竟成功,开悟的时间还没有到。有一个流行的禅净四料简,其中有四句话: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必定会开悟的。作为净土法门,念佛的目的主要不是求开悟,而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有人借念佛而开悟的。
问:开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净慧老和尚答:开悟就是从迷惑中、从无明里跳了出来;没有开悟就说明还处在无明这个黑漆桶里面,见不到一点光明。开悟是一种境界,你我都从来没有经历过,对我们来说,那是个陌生的境界。这个陌生的境界,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地熟悉它,这叫做生处转熟,别人说是没有用的。
在没有开悟以前,你的所作所为,都是被习气拖着走。开悟以后,你就可以自己作主了,并逐渐地淡化原先的那些习气毛病和烦恼无明,疏远它们,这就叫熟处转生。原来很熟悉的东西(指习气毛病),要慢慢忘记它们,远离它们,使它们变成陌生的东西;原来完全陌生的东西,要使它们变成非常熟悉的东西。这就是悟的境界和功夫上的事情。
作为我们初入门的人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认真地、一点一滴地去对治自己原来的那些无明烦恼习气。这些无明习气根深蒂固,要断除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可以顿悟,但在事上要渐修。所谓渐修,就是要不断地克服习气,保任觉照,使习气毛病逐步淡化,最后,从一个迷惑的人变成一个完全不受迷惑的人。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这是终生大事。古人就是尽一生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的。我们今天的人容易心存侥幸,这是不对的。有了侥幸的心理,修行就不会成功。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刚入佛门不久,坐了几天禅,念了几卷经,就渴望能够像佛一样,什么业障也没有了,什么烦恼也没有了,总想找到一种捷径,或者希望有那么一种灵丹妙药能代替艰苦漫长的修行。由于有了这种不正确的想法,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丹啊丸啊,说什么你吃了一颗,十万大劫的恶业罪障都给你消尽了,再也不会堕地狱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真是一言难尽。这都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投我们这些凡夫的所好搞的一些鬼名堂。
真有这么简单吗?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弘法四十九年,他也没有能够把当时所有的印度人都领到开悟成佛这条道路上来,只有一部分人开悟了,有一部分人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部分人成了菩萨。十方诸佛都说,众生度不尽,因为众生只能是自性自度。佛不度众生,佛只是告诉我们得度的方法,告诉我们一条道路,告诉我们怎样到达目的地,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去艰苦地努力,不懈怠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问:古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现代的人,念佛、持咒、参禅也不见得成佛,何故呢?
净慧老和尚答:古人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人同样也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是什么呢?不是真正杀猪宰羊的那把刀。它是戕杀慧命的一把刀,我们只要放下这把刀,人人都可以立地成佛。这把刀是什么呢?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放得下,立地成佛;放不下,就在苦海漂流。
问:在这个商业社会,处处都讲求效益,有没有一条又直又短的桥梁,直通快乐的彼岸?
净慧老和尚答: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下承当,此岸就是彼岸。可惜我们信不及,不敢承当。这是一条成佛的捷径,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问:禅修是不是一定要盘腿呢?
净慧老和尚答:也不必。有的人腿痛,腿有毛病,不能盘。不能盘腿就垂腿坐也可以。禅修以观心为主,禅不在坐。不过,我们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尽量地练习跏趺坐,跏趺坐是禅修的正相。
问:在家初坐禅,每天应该坐几次?每次以多久为宜?
净慧老和尚答:每天最少两次,可以安排在早上和晚上。每次不要少于四十五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坐久成劳,也不必坐太长的时间。那些有修行经验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下最多也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但是,如果进入了禅定的状态,时间就不受限制了。在家修行,在时间的掌握上,最好避开子午时。白天的十一点到一点,晚上的十一点到一点,就是子午时。禅修要尽量避开这个时间。
问:禅修是不是修行的唯一法门?
净慧老和尚答:应该说是的。为什么呢?佛教的修行法门只有三个方面:戒、定、慧。禅修包括所有的修行法门在内,念佛也好,持咒也好,诵经也好,最后都要归到禅修上。八万四千法门,均以禅定为体。诸佛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无禅不智。要相信禅定是一切法门的根本纲要。禅修的法门,把一切的法门都包括在内。
问:禅修方法很多,要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净慧老和尚答:还是要靠自己,要靠自己去实践。不过,我也告诉你选择一条又直又短又平坦的桥梁,选择一个直通快车,那就是顿悟成佛。只要有信心,这一定是一个直达快车。
问:禅修是不是只有上善根基的人才可以去做?要见自本心,似乎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什么是明心见性呢?
净慧老和尚答:人人都是上根利智的人。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明妄心,见真性,性是体,心是用。用有正有负,有善有恶。开始的时候,用善心,去恶心;时间久了,善恶就都没有分别了。善恶不分别,不是没有原则,而是起心动念,不违轨则,处处都在道上,处处都纯善无恶。
问:练武功常有走火入魔的现象,禅修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净慧老和尚答:有。但是不要害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吃饭还会咬破嘴唇呢,世间哪有没有困难的事情啊!禅修走火入魔,那是执著所造成的,是极端的思想行为所造成的。执著到最后,无路可走了,就一定会走火入魔。所以,修行的人要心如虚空。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心如虚空,一切的障碍都没有了,一切都消融了。
问:当年有很多教授静坐、坐禅的人,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喜欢鉴定某人入了第几禅。请问禅定可以从外表去判断吗?得禅定有何理论根据?
净慧老和尚答:智者大师有一本书,讲禅定很具体,叫做《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建议大家好好学习。这本书最适合我们在家修的人。这本书上把禅修所有的问题都涉及到了。南传有一本《清净道论》,其中也把禅定的方法和道理讲得很具体。这两本书都可以参考。
问:南传、北传和藏传,入定的方法是不是一个样?
净慧老和尚答:禅定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从禅相上来讲,修禅宗的在做保任功夫的时候,也会出现像次第禅的那些禅相。不过,不是按照次第禅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来推进。因为世间禅,像四禅八定,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叫做欣上厌下,是以欣厌之心来修,所以叫世间禅。有欣厌之心,就是有漏的心。禅宗这一法,在保任上,没有欣厌之心,一切拿来为我所用。
更新于:1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