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塔林卷》序

2024-08-21 08:25

◎ 罗哲文

对我来说,天地之中,五岳之主的中岳嵩山,已经不是生疏的印象了。在六十多年前,我刚刚踏进中国营造学社的大门开始学习古建筑的时候,就被《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刘敦桢老师撰写的《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所吸引。其中叙述新乡、修武、博爱、济源、洛阳、孟津、偃师、登封诸地的古建筑文物;以登封境内嵩山为依托的古建筑最为丰富,自汉代嵩山三关以降的北魏、隋、唐、宋、金、元、明、清历代文物古建砖石木构,品类俱全,美不胜收。解放以后,我来到文化部文物局,因为工作的关系,不知有多少次来到魂牵梦萦的登封,使我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古塔的考察研究,成了一个凡塔必拜的信徒,原因是我认为古塔这种建筑类型,不仅在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上是佼佼者,而且是我国吸取外来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基础上创造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范例,意义十分重大。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多、体量最大的塔林,洵为我国古塔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曾经撰文摄影介绍过少林寺塔林,但知之甚少,非常肤浅;我也曾经许过愿,要找机会把塔林的情况弄清楚,可惜未能如愿;我还曾经吁请有关部门、有志之士,把它彻底调查一下,迄未见效。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家讲究因缘相成,数百年来为什么没有人来把它调查研究清楚呢?就是因缘未具。如今机缘凑巧,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倡编三卷本大型文物画册《中国少林寺》,《塔林卷》即是其一。说来亦奇,具体负责《塔林卷》文字工作的是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杨焕成同志。他在任的时候就未曾放弃过对古建筑专业的钻研,重操旧业,真可谓缘莫大焉。他广泛收集历史文献资料,旁征博引,并深入现场,实地勘查,摄影、测绘,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实物考察结合历史文献,科学分析,排列对比,初步弄清了少林寺塔林的历史与现状。我看完初稿后,觉得此书确有其值得称道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此书以大量实地勘查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了塔林的基本情况。此书从建造时代、建筑材料、塔体形制、塔身高度、塔的平面,塔檐层数、塔刹状况、塔额塔铭、砌筑手法、塔基塔座、塔门朝向、塔心室与实心塔等十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使塔林内的230座墓塔(古塔228座,现代塔2座)和塔林附近16座属于少林寺的佛塔、墓塔长期含混不清的问题首次得到了解决。同时还澄清了近几十年来对少林寺塔林中古塔数量增减讹传混淆视听的误会,证实少林寺现存古塔不仅与当时数量相同,而且塔名、塔形等基本情况亦无两样,不存在讹传中新挖出8座古塔的问题。此事虽然不是高深的学问,但澄清事实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成为明天的千古之谜。

二、此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是当代的文物现状实录。以往凡修史修志者,除引述前人史料之外,皆重在当代,因为当代记录既非前人所能为,也非后人所可做。此书运用了大量文字描写和具体测绘数据。有些人看起来,难免枯燥乏味,但对于科学记录资料来说,却非同寻常。万一塔林或其中某一塔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或人为的损害,这将是一个十分重的复原依据。就是一般宣传介绍也可以从中选取所需的材料和数据。

三、少林寺塔林,集中了一千多年来各个不同时期、各种不同艺术造型和雕刻艺术的塔例,堪称半部古塔的实物历史。它是我国一座露天的古塔建筑博物馆,是研究古塔、古建筑以及建筑史、美术史、宗教文化史的标本室,也是国内外游人向往参观的旅游胜地。

摘自《禅露》2003年第2期

更新于:23天前
上一篇: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下一篇: 自愿而自度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